首页 > 专题研究

戴斌 | 敬旅游 致少年——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建院二十周年纪念演讲

2024-12-01 字号:[ ]

12月1日,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应邀出席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成立二十周年活动,并发表题为纪念演讲《敬旅游 致少年》,全文分享如下:

保继刚教授、徐红罡院长,

各位学界同仁、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二十年前,中山大学组建旅游学院。中大是“高校天团”的985大学,院长是当代旅游学界翘楚,团队包括徐红罡教授、彭青教授、孙九霞教授、张朝枝教授等青年才俊,拥有博士、硕士和学士培养体系,很快就创下旅游教育和旅游研究领域的多项历史纪录,可谓“出道即C位”。本科生入学分数最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最多、国际国内高被引期刊发表论文最多、乡村振兴案例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等,学院、团队和学者也因此而拥有世界知名的学术声誉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今天,无论是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还是同行评价的排名,中大旅院一直都位居前列,并成为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的亮丽名片。
十年前,我应邀来到新投入使用的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做学术交流。记忆中最为深刻的不是现代化的校园、大牌的师资和高分的学生,而是保教授为本科生开设的旅游摄影课程和学生作品展。对于这所以科学研究见长,论文发表而著称的世界知名大学来说,如此重视本科教学,这般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着实令人由衷生出敬意来。那一刻,我看见了旅游学者《走过三大洲》的身影,看见了密涅瓦的猫头鹰在暮色中起飞,看见了缪斯在清晨的榕树下浅吟低唱。那一时,曾经有过大学校长梦想的自己,也因此而对中大旅院有了别样的感受。期待更多旅游院校加入前行的队伍,教员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学生的培养,给予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专业知识,给予他们服务社会的综合能力,更给予他们受用终生的智慧、见识和修养。
一年前,保教授说中大旅院已经完成了代际更替,徐红罡教授接任院长,80后甚至90后的年轻人开始成为学术团队的基干力量。这是件值得祝贺的事情,一代学者有一代学者的使命,曾因读书经百战的我们,是时候向组织报告了:作为一名语者、论者和学者,生逢这个伟大的时代,为了人民的旅游权利,为了国家的旅游事业,我们付出了所有的才情和努力。也许在后人眼中,这是一个可以同时听到杜江教授、保继刚教授、田卫民教授、谢彦君教授、张凌云教授、郑向敏教授、马波教授、周玲强教授、程遂营教授等专家学者授课的“神仙打架”的时代,也是终将隐入历史星空并温暖后人的时代。就像去年在云南大学旅游教育三十年的纪念演讲,终将离场的我们相信已经登上舞台中央的你们,一定会做得比我们更好,一定会以实践的思想推动思想的实践,创造属于自己的光辉岁月。
老师们,同学们,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刚满二十周岁,教育正青春,科研正少年。今天,中国已进入大众旅游全面发展新时代,加快培育现代旅游业体系,建设旅游强国,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国家战略,为旅游研究和理论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对旅游人才培育和社会服务提出了全新要求,赋予了全新使命。
愿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和全国旅游学术共同体如少年般,永远心里有热,眼里有光。当耳边响起“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还会如我们的父辈一样有无休无止的爱恋自心中绽放吗?当看见乡下的父老兄弟在漫长的冬季除了喝酒、打牌、晒太阳,终其一生都没有去过一次A级景区,还会像你们的长兄一样有责任在肩上生长吗?当看到传统的宾馆、招待所、旅行社、游乐园、农家乐的从业者在现代化转型的道路上艰难探索,看到县乡村等基层政府为旅游规划和人才引进而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束发,还会如你们的导师团队那样倾尽才华和努力吗?会的,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的。因为,你们是中大学子,是南开大学、云南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河南大学、华侨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旅游学术共同体的传人,不同年代和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有各自的历史使命,惟有发自内心的敬畏与热爱,方能让旅游学人行稳致远。如同安泰俄斯不能离开母亲盖亚,当代旅游学人也会将更多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愿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和全国旅游学术共同体如少年般,责任在肩,远走高飞。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时代一直在给旅游学人出题目:旅游强国如何建设?现代旅游业怎么培育?文化和旅游如何深度融合?新质生产力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路径在哪里?旅游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如何最大限度地保障国民旅游权利的均等化?等等,都是国家战略有需求、人民有期待、万千业者等着用的重大课题。当且仅当来源于实践的理论与理论指导的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旅游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才有升级的动能,旅游学者才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智慧源泉。当然,旅游学科建设不会只有应用研究一条道路,旅游人才培养也不能只有职业培养一个方向。第一代旅游学人承担了入境旅游阶段的知识引进和教育体系初建,第二代旅游学人完成了大众旅游初级阶段的学科独立和知识谱系重构。今天,受过系统学术训练的青年学人已经走到了舞台中央,即将迎来属于你们的高光时刻。这样的高光来自于旅游基础理论、产业创新理论和政策研究的突破,“旅游是人类长存的生活方式,也是人民的基本权利”“旅游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旅游源自旅行,又是自成体系的社会现象”等命题,是公理还是定理?“旅游者定义旅游业”“近悦远来、主客共享”“文化引领、科技赋能和数字化转型”能否指导现代旅游业体系建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法治旅、以法兴旅”“重建国家旅游推广机构”,以及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世界级城市和乡村目的地、世界级旅游线路、世界级一流旅游企业建设如何有效推进旅游强国建设?这些带有战略突破性的难题破解之日,就是掌声响起和灯火辉煌之时。需要指出的是,为了这一时刻,你们需要付出远比前辈更为艰辛的努力。如果第一代学人可以向欧美学习,第二代学人可以借鉴成熟学科的理论体系,那么今天的旅游学者可能正在进入无人之境,没有人引领前行,也不再有光照亮路途,可能需要承受前所未有的孤独,甚至迷茫。可是时代不会给顾影自怜者任何机会,也不会因为有人悲观、吐槽或者躺平而止步不前。
愿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和全国旅游学术共同体如少年般,永远保持对世界的新奇感。从事旅游科学研究和理论建设,当然要申报基金、发表论文,也需要评教授、做博导,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青棵”“青椒”们就要过“不发表就死亡”的单向度人生。除了申课题、发论文、评职称,我们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比如守护学生的成长,培养快乐的学生;比如与业者同行,并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多些时间陪陪家人,度过周末、休个假,或者郊野公园Smell flower,这才是当代旅游学人该有的样子吧。你们不会忘记从事旅游学术研究的初心和使命,你们也会有多样化的精彩人生。毕竟,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并不是让子女继续父母的人生,也不是让学生循环导师的生涯。当然也会有人说,我也想拥有丰富多彩的人生呢,可体制和环境不允许啊,故而将所有的“内卷”“躺平”“佛系”都归因于迫不得已。可是大家想过没有,哪怕你在舞台站一辈子,也成不了角儿,更扎心的是,很多人吃了更多的苦,受更多的难,终是连登上舞台的机会也没有。怎么办?还是要回到生活中来,就像过去二十年这一代学者所做的那样,让旅游重归美好生活的叙事体系。须知,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的努力,并不会改变世界,或者融入某个圈子,而是为了不为世界所改变,至少可以远离某个圈子。
建校百年来,中山大学为国家输送了80余万名各类人才,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和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旅游学院将在一体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独特作用。二十岁,正是意气风发。二十岁,理应青春飞扬。让我们以学术共同体的名义,敬旅游,致少年!
作者 | 戴斌
责编 | 刘鑫
来源 |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