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应《中国国情国力》期刊邀请,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撰写了卷首文章《加快创新集成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全文分享如下。
2024年5月17日,全国旅游发展大会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即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这为当下及未来旅游业发展锚定了前行方向,意义深远。
构建新时代国家旅游发展理论,为现代旅游业凝聚社会共识并注入精神动力。纵览中外旅游发展的漫长历程,有关旅游的认知、发展目标与指导思想始终处于动态演变之中。缺乏源于实践的科学理论以及在科学理论引领下的发展实践,完备的现代旅游业体系便无从谈起。
当下的旅游,已然不单是市场与产业的范畴,更是为了人民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的理想与伟大事业。既要正视旅游业经济属性显著、市场化程度颇高的特质,也要留意到旅游业事业属性日益凸显、社会化程度持续加深的态势;既要认可传统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依旧是观光旅游的根基性资源,也要洞察科技创新、文化创造、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尤其是承载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对旅游业内涵的丰富拓展以及外延的延伸扩充。
一个逐步下沉、需求不断升级的旅游市场,一个作为民生产业与幸福产业的旅游业,构成了推动旅游业创新发展、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的根本逻辑。当代旅游业理当且必须聚焦旅游强国建设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诉求,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明确且坚定走好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
针对大众旅游全面兴盛新阶段所呈现出的多样性与品质化需求,供给更为丰富优质的旅游产品。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同发展的现代化进程里,伴随城乡居民旅游阅历的逐步积累,旅游需求逐步迈向多样化、个性化与高品质化。在旅游业从迅猛复苏迈向繁荣发展的新阶段的过往两年间,我们目睹了旅游市场的回归,亦察觉到旅游需求的转变。小众旅游地纷纷“出圈”,从戏剧场所到集市街巷等城乡居民休闲生活空间,纷纷跻身广大游客尤其是年轻群体的旅行计划之中。越来越多的游客不仅期望“自主规划行程”,更渴望“自主掌控旅行体验”,他们倾向于自驾、自助以及自由行的模式,在旅途中领略自然之美,感悟文化之韵。随着艺术走向大众,旅游迈向高端,众多游客开始追寻超越风景本身的美好生活,他们期望领略古村古镇的文化遗产与宁静祥和,更憧憬见证现代都市的蓬勃生机与璀璨未来。从这个角度而言,仅有风景而缺乏场景的时代正渐行渐远,而由旅游者塑造旅游业的时代已然来临。
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催生旅游新业态与新主体。旅游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刚性需求,而追求美好生活亦成为旅游发展的崭新动力源泉。由此衍生的商业逻辑、技术逻辑与发展逻辑,正不可阻挡地重塑当代旅游业体系。旅游业涵盖以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旅行社群为代表的旅行服务业,以星级饭店、品牌酒店、乡村酒店、民宿为代表的旅游住宿业,以旅游景区、度假区、邮轮、主题公园、城市公园、郊野公园、国家公园为代表的旅游接待业,以免税店、退税购物、购物村、商业综合体为代表的旅游零售业,以旅游专列、旅游观光列车、内河游船、旅游租车为代表的旅游交通业,以及所有致力于为游客异地生活提供服务的现代旅游服务体系。这些极具代表性的旅游传统业态,正面临现代化转型的重大挑战。
从旅游观念到商业模式,从产品到市场,从技术到人力资源,旅游传统业态皆需展开一场与时俱进的自我革新。在关注传统业态的同时,亦不可忽视来自基础设施、工业制造以及科技创新领域的市场主体,在政策推动与社会投资的助力下,正逐步对旅游业进行战略切入。在此进程中,旅游业的边界势必随之拓展,旅游产业链、价值链与生态链亦必将随之迭代升级。在此进程中,我们更需加速推进旅游领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