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家旅游局科研立项重点项目
1、朱运海,湖北文理学院,项目名称《生存哲学视域下的伦理型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2、易开刚,浙江工商大学,项目名称《旅游业优化升级和提质增效研究》。
3、蔡宝昌,南京海昌中药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名称《中医药旅游资源体系的挖掘整理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4、黄 泰,苏州大学,项目名称《全域旅游视野下长江旅游带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
5、魏 凯,山东旅游职业学院,项目名称《全域化视角下县域旅游模式创新发展研究——以山东省沂南县为例》。
6、马 静,南开大学,项目名称《我国与周边国家跨境旅游市场现状与开发研究》。
7、曲 颖,海南大学,项目名称《中国旅游竞争力培育研究——定位模式创新的视角》。
8、王志标,河南大学,项目名称《旅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测算》。
2016年国家旅游局科研立项面上项目
1、王恩旭,东北财经大学,项目名称《城镇化进程中旅游产业空间集聚的响应研究》。
2、吴丽云,中国旅游研究院,项目名称《旅游投资与集团成长:影响机制及成长模式》。
3、黄远水,华侨大学,项目名称《“全域旅游”背景下观光工厂发展研究》。
4、马 凌,华南师范大学,项目名称《旅游的功能与作用再认识研究:基于人文主义的视角》。
5、高 明,东华理工大学,项目名称《独游还是结伴:旅游虚拟社区成员身份认同对旅游决策的影响研究—以“磨坊论坛”为例》。
6、时少华,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项目名称《旅游业与文化遗产地社区发展中的利益网络治理研究——以云南红河元阳哈尼梯田为例》。
7、管婧婧,浙江工商大学,项目名称《内地赴港游客非理性购物行为的分类研究与引导对策响应》。
8、陈惠珍,中山大学,项目名称《新形势下中国海上国际旅游目的地安全评价体系研究:基于三沙市的分析》。
9、李创新,中国旅游研究院,项目名称《文化边际域视角下文明旅游的时空语义挖掘:理论建构、实证研究与制度设计》。
10、秦晓楠,山东师范大学,项目名称《旅游业驱动下的旅游目的地生态安全系统作用机理解析及最优演化路径识别》。
11、董红梅,西安科技大学,项目名称《我国研学旅游市场培育模型与政策保障体系研究》。
12、余志远,东北财经大学,项目名称《基于扎根理论的休闲农庄游客体验研究:以浙江省为分析案例》。
13、饶 勇,中山大学,项目名称《旅游扶贫中的知识转移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14、王 洁,三峡大学,项目名称《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研究:基于三峡邮轮业的历史观察》。
15、袁红清,宁波大学,项目名称《休闲旅游业女性非正规就业的形成机制与管控策略研究》。
16、李亚娟,华中师范大学,项目名称《旅游扶贫背景下西南民族社区时空演变机理与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17、焦 彦,南开大学,项目名称《面向都市郊区乡村旅游创业的政府引导机制研究》。
18、施亚岚,华侨大学,项目名称《中国旅游的经济和环境统计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效应评价研究》。
19、余菜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项目名称《任务视角下的游客社会化搜索机制研究》。
20、薛华菊,青海师范大学,项目名称《青藏高原青海地区旅游供给优化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