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2015年国家旅游局优秀研究成果奖获奖名单

2021-05-18 字号:[ ]

学术论文类

一等奖


1、徐红罡,中山大学,成果名称《中国自然旅游景点的环境解说系统有效性研究:走向审美的视角(英文)》。

2、马剑瑜,上海师范大学,成果名称《主题公园体验中的游客愉悦(英文)》。

3、黄 毅,陕西师范大学,成果名称《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时空态势演变与区域影响因素》。


二等奖


1、杨兴柱,安徽师范大学,成果名称《皖南旅游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分析》。

2、张凌云,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成果名称《近十年我国旅游学术共同体的发展格局与分类评价——基于旅游学术期刊论文大数据的视角》。

3、周其楼,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成果名称《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书法景观的游客原真性感知模型(英文)》。

4、郭晓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果名称《旅游供应链中的合作契约设计:酒店与第三方网站合作情况下的最优佣金定价策略(英文)》。


三等奖


1、张进福,厦门大学,成果名称《作为仪式的旅游》。

2、李 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果名称《动态能力如何影响组织操作常规——一项双案例比较研究》。

3、厉新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果名称《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

4、赵新元,中山大学,成果名称《一线员工工作家庭冲突对顾客满意感的影响机理(英文)》。

5、宋子千,中国旅游研究院,成果名称《对基本和非基本旅游消费划分的重新审视》。


优秀奖


1、李 辉,浙江师范大学,成果名称《中国旅游上市公司违约风险的参数预测——基于增量、流形与非均衡视角(英文)》。

2、陆 林,安徽师范大学,成果名称《都市圈旅游发展研究进展》。

3、黄先开,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成果名称《百度指数与旅游景区游客量的关系及预测研究——以北京故宫为例》。

4、卢 松,安徽师范大学,成果名称《黄山市自驾车入游流旅行空间行为研究》。

5、罗振鹏,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成果名称《酒店员工的公平感知以及其社会性懈怠行为的驱动因素研究》。

6、姚延波,南开大学,成果名称《游客对目的地的信任;维度及其作用》。

7、庄晓平,华南师范大学,成果名称《权利视角下的旅游权利主体探究——兼与国内若干学者商榷》。

8、周永博,苏州大学,成果名称《基于IPA的旅游目的地意象整合营销传播——两个江南水乡古镇的案例研究》。

9、林璧属,厦门大学,成果名称《旅游景区经营权价值评估——基于实物期权视角的研究》。

10、刘 冰,中山大学,成果名称《社会网络视角下旅游线路研究——以新疆为例》。


专著类


一等奖


1、王朝辉,安徽师范大学,成果名称《重大事件对大都市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2010上海世博会为例》。


二等奖


1、粟路军,中南大学,成果名称《旅游者忠诚影响因素的整合研究》。

2、周玲强,浙江大学,成果名称《乡村旅游产业组织研究》。


三等奖


1、黄 泰,苏州大学,成果名称《城市游憩空间复杂性及优化调控研究:基于分形几何与行为映象集成的视角》。

2、唐文跃,江西财经大学,成果名称《旅游地地方感研究》。

3、张河清,广州大学,成果名称《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竞合机制及其绩效评价研究--以湘黔桂“侗文化”旅游圈为例》。


优秀奖


1、谢朝武,华侨大学,成果名称《旅游应急管理》。

2、刘 敏,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成果名称《山岳型景区经营权价值评估研究》。

3、李 爽,华南师范大学,成果名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构》。

4、刘民坤,广西大学,成果名称《会展活动对主办城市的社会影响研究》。

5、杨春宇,贵州财经大学,成果名称《旅游环境哲学——理论与实践》。


研究报告类


一等奖空缺

二等奖


1、叶欣梁,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成果名称《吴淞口国际邮轮母港服务接待标准研究》。

2、林 峰,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成果名称《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


三等奖空缺

优秀奖空缺



教材类


一等奖

1、白 凯,陕西师范大学,成果名称《旅游者行为学》。


二等奖

1、肖 星,广州大学,成果名称《旅游资源学》。


三等奖

1、李经龙,安徽大学,成果名称《休闲学导论》。


优秀奖

1、张 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果名称《度假饭店规划、运营与管理》。